京都議定書-溫室    

  

為了21世紀的地球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19971211日,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日本東京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經過緊張而艱難的談判,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雖然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削減溫室氣體的目標距發展中國家的要求還很遠,但最終能以法律約束的形式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數量,要比1990年減少5.2,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義務。具體說來,各發達國家從2008年到2012年必須完成的削減目標是:與1990年相比,歐盟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加拿大削減6%、東歐各國削減5%~8%。紐西蘭、俄羅斯和烏克蘭可將排放量穩定在1990年水準上。議定書同時允許愛爾蘭、澳大利亞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別比1990年增加10%、8%、1%。

為了促進各國完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議定書允許採取以下四種減排方式

  1.  兩個發達國家之間可以進行排放額度買賣的排放權交易,即難以完成削減任務的國家,可以花錢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買進超出的額度。
  2.  以凈排放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即從本國實際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
  3.  可以採用綠色開發機制,促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減排溫室氣體。
  4.  可以採用集團方式,即歐盟內部的許多國家可視為一個整體,採取有的國家削減、有的國家增加的方法,在總體上完成減排任務

 

  

arrow
arrow

    補鍋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